曾国藩说命中注定?曾国藩命卦

admin 121 0

【前言】曾国藩说命中注定?曾国藩命卦?攻略问题解答,快速解疑答惑“曾国藩说命中注定”的正文如下:

本文目录一览:

《曾国藩传》:成功没有捷径,教你持续进阶的“笨拙”之道

现在大多数人的人生哲学是“尚巧”,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想走捷径,常常幻想一夜成名,一夜暴富。

正因为这样,所以“21天写作训练营”,“做短视频年入过万的方法”这些课程才会大受欢迎,因为它成功抓住人们追求省去繁复,轻松赚快钱的心理。

但有一个人,他以“尚拙”作为人生哲学并坚持践行一生,他说:“ 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 。”这个人,就是晚清名臣曾国藩。

这两天拜读张宏杰著作的《曾国藩传》,让我受益良多,为曾国藩的奋斗升级之路感到振奋,为他吃苦耐劳的笨拙精神感动。

同时也让我开始自省: 自己在很多事上急于求成,还没有努力几份就想要回报,却不懂得只有慢功夫下得深,才能铁杵磨成针。

曾国藩他起点极低,祖上几百年都是平常老百姓,他资质平庸考七次才考中秀才,并且他性格中还存在很多的毛病,

但他却能够一路飞速进阶,从笨人蜕变成圣人,成为同时代有名人物中成就最大的人。

大道至简,曾国藩的升级蜕变秘诀说起来很简单,就是两个字:尚拙。

他深知自己天性钝拙,充分发挥钝拙的长处。做事从来不走捷径,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;对人从不玩心眼,讲究“拙诚”,带兵打仗的策略就是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。

将笨拙精神发挥到极致,这就是他一生成功进阶的最大秘诀。

那么曾国藩是如何运用笨拙精神完成升级之路,如何从笨人蜕变为圣人的呢?

接下来小雅从三个方面讲述,相信从曾国藩的经历和人生理念一定能对你有所启示。

曾国藩14岁就跟着父亲参加科举考试,像父亲一样屡战屡败。

曾麟书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,被同乡人取笑为童生。而曾国藩也足足考了六次未中,取代父亲成为同乡人指指点点的笑柄。

当父亲第十七次考中秀才,他却榜上无名,甚至上了黑榜被“悬牌批责”,说他文理欠通。

当众被批文理欠通可谓是奇耻大辱,这让曾国藩自尊心大为受挫。

受挫难过之余,他没有自暴自弃放弃科举,而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。

第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太笨了,虽然他有雄心壮志,但他没有与之匹配的聪明大脑,

所以他认为唯有付出超人的努力才能够弥补不足一雪前耻。

曾国藩要找到过去失败的原因,他把自己历年参考的考卷和模范考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,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。

当看出自己和他人文章的差别之后,曾国藩才领悟到自己他写的文章太过拘谨,缺乏整体观和气势,于是他就在文章整个观和气势上下功夫。

在又一次的科举考试中,他仿佛被打通任督二脉,找到写文章的诀窍让他发挥极好,如愿以偿考中了秀才。

而后他又一鼓作气,第二年考举人一考即中,随后继续考进士也成功考取。

为何之前曾国藩考六次都考不中秀才,却在后面的考试中屡屡考中呢?有人说是因为他总结了方法经验,学会了讨巧而不是一味用笨功夫。

其实不然,让他顺利考取举人和进士还是依靠他扎实的基本功,没有牢固的基本功不可能考试三联捷,而基本功的练就离不开小时候下的笨功夫。

曾国藩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学习, 父亲的教学方法就是“不读懂上一句,不读下一句,不看完这本书,不能摸下本书。”

从八岁起,父亲就对他孜孜不倦教导,从早到晚无时无刻不在教他,直到他听懂为止。

正是打小下的这些笨功夫,才让曾国藩打下坚实的基础,在后面的举人、进士、翰林考试中大获全胜,成为整个湘乡的骄傲。

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笨拙努力的人取得了成功,而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却泯然众人矣。

因为笨拙的人知道自己智力尚浅,没有傲人的资本更能沉下心做事,虚心求教坚韧付出;

因为笨拙的人从小经历挫折多,久而久之训练出较高逆商,抗打击能力强,越挫越勇;

因为笨拙的人不懂走捷径,只会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,为日后的成功打下无比坚实的基础。

考上翰林后的曾国藩可谓意气风发,睥睨一世。他的曾祖父临走还语重心长嘱咐他:“尔的官是做不尽的,尔的才是好的,尔若不傲,更好全了。”

但进入北京之后,曾国藩陷入深深自卑之中。因为翰林院汇聚了各方精英,他们器宇不凡,身上有学者风范,大儒本色。

操着一口湘乡土话,长相穿着土里土气的曾国藩相比之下,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。

不止如此,除了考试必备的四书五经,他没有读过其他的书,和其他人比起来孤陋寡闻,显得鄙俗不堪。

此时的曾国藩还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陋习和性格上的问题。

首先是他性情浮躁,坐不住。 翰林院很清闲,他基本天天出门结交朋友放飞自己,四十多天除了写几封家书一篇文章之外啥也没干。

第二个毛病就是他为人傲慢,修养不高。 虽然一开始初来乍到他陷入自卑状态,

但他结交了三五好友之后身上那股傲慢之气便暴露出来,经常和别人一言不合就起口角冲突。

第三个毛病是虚伪。 面对朋友他总是言不由衷的赞美,对人能有几副面孔。

最后一个是好色。 他说自己看到美女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,艳羡朋友的桃花运。

其实今人看来那时的曾国藩二十多岁血气方刚,喜欢看美女,希望自己有朋友的艳遇,

这种心理再正常不过,但这却被曾国藩视为洪水猛兽。

之所以曾国藩对自己有如此高的要求,是因为他心中定下了一个宏大的终生目标:要做一个圣人。

“不为圣人,便为禽兽。” 这是曾国藩立下的豪言壮语。

圣人即各方面都很完美的人,要完全做到谈何容易。在唐鉴的建议下,曾国藩决定通过写日记开启进阶圣人之路。

唐鉴建议曾国藩学倭仁写日记,写日记首先要抱着一颗敬畏之心,写的时候不放过当天的任何一个细节,脑海中闪过的每一个念头。

曾国藩就这样通过每日坚持写日记,按照日记中的计划执行必做事项,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,并将日记发给朋友让朋友监督自己。

坚持一段时间后,他学习效率大为提高,脾性改了不少,一旦犯了虚伪之念和色念就强烈自责,绝不轻易饶过自己。

三十岁的曾国藩痛定思痛,立志改头换面从写日记开始学做圣人,直到六十二岁他依旧在日记里反省自责。

他将写日记这件事坚持了三十多年,老实记录认真反省,坚持践行日记中的计划事项。正是一点一滴的自省改过,一步一步地贯彻执行,让他从一个鄙俗乡巴佬,成功转变为一个志存高远有德有才的非凡之人。

曾国藩的蜕变过程也给我们启示:一个人不管出身多卑微,资质多么平庸,身上有多少毛病,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,真心实意地想自我完善,并日复一日地对陋习进行矫正,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气质和情操,终究成为心中那个闪闪发光的超人。

曾国藩到京之后的升迁之路,可谓极其迅猛,“ 十年七迁,连跃十级”。

但之前也说了,曾国藩出身普通,在官场没有硬关系,为人笨拙不懂变通,这样一个官场愣头青为何升迁如此之迅速呢?

这完全要归功于曾国藩超人般的自我管理能力。 因为在翰林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准备大考,大考考好了才有升迁的机会。

曾国藩为了更好地应对翰林大考的突击,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十二条军规。

一是要早起,每天绝不赖床。

二是每天静坐半小时。

三是每天读十页经书,十页史书,不读完这本绝不读下一本。

四是谨言慎行,说每句话都要慎重。

五是要节制欲望节制饮食。

六是找个笔记本记下每天和朋友聊天有所启发之事。

七是每个月要固定做几篇文章几首诗。

八是每天早饭后练字半小时。

最后一条是天黑了就不再出门找朋友聊天。

这严于律己的十二条军规式的规定,曾国藩每日照做。如果因事延误,他必定自省痛斥自己。

积累下来他不仅练得一手好字,学养见识胸襟日益开阔,为翰林大考做足准备。所以他才能在翰林大考中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,获得伯乐穆彰阿的赏识,才有了一路迅速升迁的机遇。

曾国藩的进阶之道给我很多启发, 当我们职场不如意得不到老板重用时,总是会陷入怀才不遇的情绪。

觉得自己没有遇见伯乐,觉得辛苦的付出没人看见,或许一辈子也就这样中庸下去了。

其实真相往往不是没有伯乐出现,而是你不是一匹能驰骋千里的千里马。

也许是你的资质比较平庸,或许是你努力的方法不对,不过最重要的是还你不够努力,你所付出的努力也许只是那些拼命努力人的十分之一。

说到资质平庸,曾国藩同样没有什么天赋,是笨拙缓慢的人,

但他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通过对自己苛刻的自省训练,一日复一日孜孜不倦的努力,

不也成功拿下了科举考试,一步步完成官场进阶,最终成为同时代中成就最大的大人物吗?

所以说当你自觉资质平庸一事无成时,当你感觉人生灰暗看不到希望时,当你陷入深深自我怀疑找不到奋斗目标时,

你可以看看这本《曾国藩传》,曾国藩以亲身经历告诉你:

没有什么命中注定,只有人定胜天。只要功夫下得深,再脆弱的幼苗也能成长为参天大树。

曾国藩最经典的十首诗

曾国藩最经典的十首诗:

1、小池

屋后一枯池,夜雨生波澜。勿言一勺水,会有蛟龙幡。物理无定姿,须臾变众窍。男儿未盖棺,进取谁能料。

赏析:房屋后面有一个干枯的池塘,下了夜雨后就有了波澜。不要小看一勺之水,它也会有蛟龙翻腾。事物之理千变万化,没有固定的样式,天地之气会在转眼之间变成大地上众多孔穴发出的声音。男儿在寿终正寝之前,谁敢断定他不会勇猛进取!

曾国藩以自然之理来提示人生不要安于现状,要坚持勇于进取的精神,勺水也可生蛟龙,所以不必在乎自己的起点和背景;干枯池塘也有生波澜的时候,所以当待时而动,风云际会,机缘一到,成就事业!

2、沅圃弟四十一初度(十三首选一)

左列钟铭右谤书,人间随处有乘除。低头一拜屠羊说,万事浮云过太虚。

赏析:“沅圃”指曾国藩的四弟曾国荃,曾国荃字沅圃(沅甫)。“屠羊说”是《庄子》书中的人物,一个卖羊肉的屠户,也是一位道家的隐士,帮助楚昭王平定天下,楚昭王要封赏他,他不要,只愿重操旧业。

诗的大意是,位高权重的人往往是左边挂着许多高官任命书和奖状,而右边也有许多上告他的谤书,这人生是变幻莫测的,有许多风险,起起落落像加减乘除的算数,做人还是要像屠羊说那样谨慎谦让,人间万事就像浮云,会在空中飘散,名利也一样都是空的。

同治三年(1864年),曾国荃打下南京,灭掉太平天国,受到朝廷封赏,同时朝廷也猜忌曾氏兄弟手握重兵,所以曾国藩借弟弟四十一岁生日的机会,写诗劝弟弟要谨慎,要警惕封赏之后的潜在的祸患。

3、忆弟(二首选一)

无端绕室思茫茫,明月当天万瓦霜。可惜良宵空兀坐,遥怜诸弟在何方。纷纷书帙谁能展,艳艳灯花有底忙。出户独吟聊妄想,孤云断处是家乡。

赏析:曾国藩是家中长子,上面有一个姐姐,下面有三个妹妹(一个早夭)和四个弟弟。曾国藩一直督导弟弟们的学业,认为是在尽孝悌之道,如果自己的弟弟不能成才,那么自己就成了大不孝之人。

这首诗曾国藩抒发对亲人的思念,非常真切感人,明月当空,室内踱步,想念亲人,无法安坐,无心看书,出门独吟,看着家乡方向的天空孤云,幻想着与亲人欢聚。

4、岁暮杂感(十首选一)

高嵋山下是侬家,岁岁年年斗物华。老柏有情还忆我,夭桃无语自开花。几回南国思红豆,曾记西风浣碧纱。最是故园难忘处,待莺亭畔路三叉。

赏析:1835年,25岁的曾国藩,当时还只是举人,身在北京,不免怀念家乡湖南省双峰县的山山水水。

曾国藩出生的地方是白玉堂,白玉堂坐落在高嵋山下,山下有潺潺的溪水,堂前有高大的柏树,山下有灼灼的桃花,他远在北京,思念南国,怀念浣纱,特别是三叉路口的待莺亭,父母曾经在这里送曾国藩进京赶考。

这首诗是曾国藩诗中难得的婉约之作,在湘乡、双峰等县广泛流传,很多人都会背诵。

5、送唐镜海先生(九首选一)

枌榆后进谬升堂,习习春风杖履旁。此后追陪何日是,镜中吾亦鬓毛苍。

赏析:“唐镜海先生”指的是唐鉴,字粟生,号镜海,湖南善化(今长沙县)人。唐鉴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,也是他的理学导师。“枌榆”指故乡。“升堂”比喻学问技艺已经入门。

诗的大意是,作为先生家乡的后学,学问还未入门,自从拜在先生门下,处处感到先生慈祥和蔼如习习春风,但是现在先生要南归,以后不知何时还能再追随先生左右,受先生的教导,时光飞逝,看看镜中我也是鬓发苍苍。

6、得郭筠仙书并诗,却寄六首(选一)

日日怀刘子,时时忆郭生。

仰天忽长叹,绕屋独巡行。

云暗乾坤隘,风来户牖鸣。

孤吟无与赏,寸恨浩纵横。

赏析:“郭筠仙”指郭嵩焘,也就是诗中的“郭生”,而“刘子”指刘蓉。郭嵩焘、刘蓉和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求学时,意气相投,结为挚友。

诗的大意是,无时无刻不怀念好友刘、郭二人,有时仰天长叹,有时绕屋独行,天空云彩暗淡,使得天地看起来变得狭小;长风呼啸而过,使得窗户晃动发声。朋友不在身边,我一个人的吟咏就没有了知己的欣赏,寸心之遗憾也变得浩大,纵横于天地间。

这首诗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好友的真挚感情。

7、送凌十一归长沙(五首选一)

昨日微雨送残秋,落叶东西随水流。

世间万事皆前定,行止迟速非自由。

谋道谋食两无补,只有足迹遍九州。

一杯劝君且欢喜,丈夫由来轻万里。

赏析:昨日的小雨送别最后的秋天,落叶飘满河沟,随水漂流。世间万事都是命中注定,是走是留,是早是晚,都由不得我们做主。

我们足迹踏遍了九州大地,却对谋求道、谋求衣食都是于事无补,劝君一杯酒,快乐起来吧,大丈夫从来都是看轻万里漂泊。

这首送别诗透着乐观豁达,人生聚散、事业成败都是无常,且行且珍惜,且行且欢喜!

8、桂湖(五首选一)

短城三面绕,浅水半篙寒。

鸟过穿残日,自行起寸澜。

秋来楼阁静,幽处地天宽。

平昔江湖性,真思老钓竿。

赏析:桂湖三面有短小的城墙环绕,竹篙半入浅水处,搅动了寒意,鸟儿在夕阳余晖中飞过,水面自然泛起轻微的波澜。

楼阁静静立在这秋光中,幽静自处,让人感觉天地为之一宽,我一直都有江湖归隐的习性,现在真想手持钓竿,终老湖上。

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活,案牍劳形的官宦生涯都是让人疲累的,曾国藩退隐江湖的念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。

9、秋怀诗(五首选一)

木叶下如雨,西风吹我衣。

天地气一肃,回头万事非。

虚舟无抵忤,恩怨召杀机。

年年绊物累,俯仰邻诟讥。

终然学黄鹤,浩荡沧溟飞。

赏析:落叶如雨,秋风扑面,天地之气一旦变得肃杀,转眼之间万物飘零。

人世间也是这样,如果像庄子所说的那样“虚舟”处世,自然与世无争,而一旦有了恩怨之争,世间则难免杀伐之机。

红尘之中,饱受物累;浮沉之间,众人笑骂;不如黄鹤杳然,在天地间自由地飞!

10、爱民歌(有删减)

三军个个仔细听,行军先要爱百姓,

贼匪害了百姓们,全靠官兵来救生。

第一扎营不贪懒,莫走人家取门板,

莫拆民家搬砖石,莫踹禾苗坏田产,

莫打民间鸭和鸡,莫借民间锅和碗。

第二行路要端详,夜夜总要支帐房,

莫进城市进铺店,莫向乡间借村庄,

无钱莫扯道边菜,无钱莫吃便宜茶,

更有一句紧要书,切莫掳人当长夫。

第三号令要声明,兵勇不许乱出营,

走出营来就学坏,总是百姓来受害,

或走大家讹钱文,或走小家调妇人。

爱民之军处处喜,扰民之军处处嫌,

军士与民如一家,千记不可欺负他。

赏析:咸丰八年(1858年),曾国藩在江西建昌大营中亲自编写了这首《爱民歌》。它既是湘军的纪律手册,也是湘军的识字教本。

《爱民歌》是一首白话诗,类似于当时最流行的莲花闹歌词,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。曾国藩每日只教一句两句,令军士先识字,后识义,循环复习,身体力行,因此湘军纪律较好。

学海无涯|曾国藩为什么那么迷信

曾国藩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无神论者,不信乱力怪神,但曾国藩似乎对于迷信事件一直很纠结,中国传统的大多迷信活动,他都有参与。比如“面相”、“算卦”、“信托梦”、“信扶乩”、“信关公”、“信雨神”、“信风水”、“信天命”、“信鬼神”。

晚年的曾国藩是悲观的,当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时,知道自己无力改变外界的时候,就选择相信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左右着你,就越会相信天命与风水;当年少气盛之时,自信满满,相信意志可以改变一切,相信自己可以力挽狂澜、再造乾坤,就越相信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一切,就不会相信乱力怪神。

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,成功时,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不信邪;失败时,就觉得是命中注定。很少有人能像哪吒逆天改命,更多的是顺从命运的安排。曾国藩虽然相信天命,但却依旧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那是种奋斗的英雄气概。

曾经听过一个对命运比较好的解释,命运是由命和运组成的,命是天生带来的东西,比如你的性别、你的肤色、你的家庭、你的兄弟姐妹,这些你无法改变的东西可归为命;而运是你后天可以改变的东西,比如你的学识、你对世界的认识等等,这些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以改变的。当然,现在技术发展了,性别也可以被改变,也算逆天改命吧。

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,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。信命有时也是一种心灵慰藉。

怎样理解曾国藩凡富贵者功名皆由命定

凡是富贵功名,都是命中注定,一半是靠人的努力争取,一半是由上天决定。对于不可必得的功名富贵,如果一味追求,反而会迷失本性。

所以曾国藩在这封信中,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圣贤,多读书,因为这件事全由自己做主,诚如孟子所说:“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。”以学做圣贤为目标,才不会误入歧途。

富贵功名之类的得失,都是命中定数,一半靠人力,一半在于天命。只有学做圣贤,全靠自己的努力,与天命没有一点关系。

相关哲理:

人生中有得有失,得可以使人欢天喜地,失可以使人捶胸顿足,这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。有些人得意忘形,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;有些人因为失望而彻底绝望。一个人一生不要因为一点成绩,就窃喜起来,要知道还有更大的目标等着你去追求。

同时,也不要因为一点挫折,就怨天尤人,要知道,有多少人都是从逆境中闯出来的,从而取得了成功。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,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事物的影响,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,而是所谓“得失随缘”、“得不足喜,失不足忧”。

【综合】曾国藩说命中注定?曾国藩命卦?读完后秒懂了,更多关于“曾国藩命卦”的攻略关注我们:https://www.cqltzx.cn/

标签: 曾国藩说命中注定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👉注意《在线测算》付款后显示结果!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